#降息 #AI #消費旺季
本期重點摘錄
- 短債、長債及非投資等級債 誰是新主流?
- AI不只科技股好!公用事業同步受惠
- 全球節慶加持!Q4消費類股有望複製強勢表現
短債、長債及非投資等級,誰是債市新主流?
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呼籲Fed應盡速、且大規模降息,但年初美國就業數據仍強勁,加上Fed官員擔憂關稅政策可能引發美國通膨回升,因此自2024年12月降息後,Fed直至2025年9月才再次降息。直到美國2025年5月-7月就業數據轉弱,多位Fed官員轉向支持降息,然而,Fed主席鮑爾表示,關稅對通膨的影響正要發生,後續影響仍須評估,勞動市場的轉弱增加未來決策難度,Fed決策陷入兩難。預期未來Fed政策仍取決於通膨與就業數據,因仍有部分官員對降息態度偏向謹慎,研判Fed 2025年底前的降息之路,很難如川普期望的大規模降息。
對債市而言,短天期債券與長天期債券之看法略有不同。短天期債券對降息政策敏感度較高,其殖利率下降空間會較長天期債券大。故在降息循環啟動前後,因其敏感度較高的特性,有望成為部分資金投資的重點對象。
而在長天期債券部分,由於影響債券殖利率的因素較多,例如市場上投資人擔憂美國通膨回升、及政府財政赤字問題等,我們研判2025年9月Fed降息後,長天期債券殖利率下降幅度將不如短天期債券。但是,此類型債券相對適合期望穩健領息的投資人,因為其主要報酬來源為票面利息,故布局時可將「票面利率」列為參考指標。
此外,預期美國短期內發生嚴重經濟衰退機率較小,Fed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環境,有利於營造股市持續多頭行情,也有利於非投資等級債表現。但仍需留意,美國總統川普不僅多次批評Fed 決策,近期更是企圖解任Fed 官員,雖在法律上有爭議,但經濟學家認為此行為已嚴重干預央行的「獨立性」,將會打擊市場對持有美國資產的信心。
策略重點:
- 長天期債券主要報酬來源為票息,故長債收益來源相對應著重於票面利息
- 經濟景氣基本面佳,股市有望延續多頭,有利非投資等級債表現

AI不只科技股好!公用事業同步受惠
中國研發的DeepSeek軟體在今年年初橫空出世,儘管市場一度擔憂,低成本演算法將壓抑對算力及半導體的需求,但此擔心可能是多餘的,因為AI應用將會更普及,反而有望增加市場對於半導體的總需求。
此外,AI發展最需要的資源之一就是電力,在工業化、極端氣候及資料中心持續增加用電需求的情境之下,國際能源署(IEA)預估,2025年和2026年全球電力需求將分別成長3.3%和3.7%,遠高於2015年-2023年平均2.6%。且從2024年-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量每年增長約 15%,是所有其他行業總用電量增長的4倍多,隨著電力需求逐年增加,公用事業調漲電價後,將能帶動營收和盈餘成長。
策略重點:
- AI題材持續為主流,科技產業長多格局不變
- AI發展需要電力,公用事業產業隨之受惠


全球節慶加持!Q4消費類股有望複製強勢表現
即將步入2025年第四季,代表歐美重要節慶即將到來,從10月的萬聖節、11月的感恩節、12月的聖誕節,隔年一月的新年,都是傳統上民眾大舉採購、大肆消費的時間,除此之外,中國也有10月長假、臺灣今年10月也有中秋節、國慶連假等,加上「普發現金一萬」政策,民眾可望因此增加旅遊與消費,研判消費旺季行情將不只侷限於西方國家。
統計過去15年,每年10-12月的MSCI非必需消費類股的表現,與其他月份相比都相對強勢,而消費活動活絡程度與經濟景氣息息相關,目前歐美主要國家景氣具一定韌性,勞動市場雖略有降溫,但仍維持穩定,都是支持消費力的重要經濟因素,研判在這樣的總經環境下,2025年歐美年終消費旺季行情可以期待,並有利於複製過去的強勢表現。
策略重點:
- 歐美主要國家經濟基本面佳,消費旺季行情有利複製過去強勢表現

更多市場資訊與資產配置建議,可洽所屬理專或分行
免責聲明:
- 本研究報告為無償提供,未經本公司書面同意,請勿將本研究之內容外洩予他人。
- 本研究報告係證券分析人員根據各項市場資訊加以整理彙集及研究分析之分析意見及建議,僅供參考,投資人仍應審慎考慮本身之風險。並為判斷,依法本公司不得代理投資人決定投資事宜或就投資人最終證券投資決定之損益為任何責任分擔。
- 本公司當盡力提供正確之資訊,所載資料均來自或本諸本公司相信可靠之來源,但對其完整性、即時性和正確性不做任何擔保,如有錯漏或疏忽,本公司或關係企業與其任何董事或受僱人,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人因信賴此等資料而做出或改變投資決策,須自行承擔結果。
- 本研究報告不代理投資人決定投資事務,內容如涉及有價證券或金融商品相關記載或說明,並不構成要約、招攬、宣傳、建議或推薦買賣等任何形式之表示;外國有價證券係依外國法令發行,其公開說明書、財務報告、績效等相關事項,均係依各該外國法令辦理,投資人投資外國有價證券須自行承擔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投資本金之損失、價格波動、匯率變動及政治等風險等,投資人應自行於投資前審慎詳閱各該金融商品說明文件,並衡量自身之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人如參考本報告進行相關投資或交易,應自行承擔所有損益,本公司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且非經本公司同意,不得將本報告內容之一部或全部加以複製、轉載或散布。
-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Tel:(02)2326-8899 Fax:(02)2709-2697 地址:台北市仁愛路4段118號12樓 (99)金管證投字第零玖玖零零伍陸柒壹參號